皮肤衣要有防紫外线功能,怎样才能让服装有防紫外线功能?
紫外线其实是自然界中一种不可见光,这种光的波长在200nm-400nm之间,并且在这个波长范围内,紫外线又可以分成UC-A、UV-B和UV-C三种类型,不同的紫外线类型对人体的伤害也不相同:
UV-C是紫外光中波长最短的一类,也称短波紫外线,波长范围在200-280nm,由于波长短,光线的穿透力就不强,所以UV-C大都被大气层中的臭氧层隔离掉了,很少能到达地表。但是由于近年来地球污染的加剧,大气层中的臭氧层不断遭受破坏,使得UV-C得以穿透大气层,而且波长越短的紫外光所蕴含的能量就越强,对皮肤的损伤也就越强,所以UV-C对人体的伤害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UV-B的波长处在紫外光波长范围的中间地带,又称中波紫外线,波长范围在280nm-320nm,也是大部分被臭氧层隔离掉了,自然界中UV-B的含量很小。UV-B一般只能穿透皮肤的表皮层,使皮肤晒红发痛、角质层增厚,严重的会导致皮肤癌,但不会伤害到真皮层和皮下组织。
UV-A是紫外光中波长最长的那部分,也称长波紫外线,波长范围在320nm-400nm,是自然光中最主要的紫外光,自然界中大概95%的紫外光是UV-A。由于波长比较长,所以UV-A的穿透力很强,可以直达真皮层,使皮肤松弛老化、黑色素沉淀,是皮肤产生斑点的主要因素。
正是因为紫外线能够给人体带来严重的伤害,所以现在的服装,特别是户外穿着的服装,一般都会注重紫外线的防护功能。紫外线照射到服装上后会分成三个部分,一部分会被服装表面反射掉,一部分会被服装材料吸收掉,剩下的一部分就会穿透服装,照射到皮肤上。目前赋予服装防紫外线功能的方法有两类,一个是物理隔离,一个是化学吸收。
物理隔离的方法就是采用物理的方法不让紫外线透过服装而照射到皮肤上,这样就不会对皮肤产生损伤。最原始的方法就是加密加厚面料,减少紫外线的穿透;还有就是用反射的方法,在纱线或面料表面施加具有反光的物质,这样紫外线照射到面料上后就会被反射掉,从而没有光线穿过面料。
化学吸收的方法是在纱线或面料上施加能够吸收紫外线的化学物质,当紫外线照射到面料上时,这些物质就会把紫外线吸收掉,通过自身的化学反应,把紫外线具有的高能量转化成简单的热能或电磁波散发掉,这样就没有紫外线穿过面料而对皮肤造成损伤。
所以赋予服装防紫外线功能就是要在纱线或面料上施加具有反射或吸收紫外线的物质,根据施加这类化学物质的工艺不同,防紫外线面料的生产方法也不同。
一种方法是在化学纤维的生产过程中,将这类具有反射或吸收紫外线的化学物质加进纺丝液中,这样经过喷丝孔纺出的纤维就具有了防紫外线的功能,用这样的纤维织成的面料也就具有了防紫外线功能。用这种工艺生产出来的防紫外线功能具有长久性,不会因为洗涤而使防紫外线功能发生衰减,但是这种发法只能赋予化纤面料,不可以赋予天然纤维面料。
另一种方法是用普通的纤维织成面料后,再将面料浸渍于具有反射或吸收紫外线的物质的溶液中,使面料吸进这些物质;或者用普通的涂层的方法将这类物质直接涂覆在面料表面,这样面料就具有了防紫外线的功能。这种工艺适合所有类型的面料,但用这样的工艺生产出来的防紫外线功能不具有持久性,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多,防紫外线功能会逐渐衰减。
PS: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T 18830-2009《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只有当服装产品的UPF>40,且T(UVA)<5%时,这类服装才可以标注为具有防紫外线功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服装产品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与我们熟知的防晒霜中的防晒系数SPF是不一样的参数,UPF是指皮肤在没有防护时受到的紫外线辐射的平均效应与有服装防护时受到的紫外线辐射的平均效应的比值,是对UV-A和UV-B的综合防护系数;而SPF是指皮肤在有防晒霜的防护下皮肤晒出红斑所需的时间与没有防晒霜防护时皮肤晒出红斑所需的时间的比值,是对UV-B的防护系数(因为UV-B主要是使皮肤晒红),所以我们在购买防晒霜时除了关注SPF值,还要关注表征UV-A的防护值PA值(后面+号越多越好)。
版权声明:
作者:知小编
链接:https://www.zhisuoyi.cn/%e7%9a%ae%e8%82%a4%e8%a1%a3%e8%a6%81%e6%9c%89%e9%98%b2%e7%b4%ab%e5%a4%96%e7%ba%bf%e5%8a%9f%e8%83%bd%ef%bc%8c%e6%80%8e%e6%a0%b7%e6%89%8d%e8%83%bd%e8%ae%a9%e6%9c%8d%e8%a3%85%e6%9c%89%e9%98%b2%e7%b4%ab.html
来源:知所以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